(报告出品方/作者:山西证券,崔晓雁,王德坤)
1.寿险:负债端改善趋势或可延续
寿险行业自 2016 年以来的供需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: 阶段一:约 2016 年-2019 年,供需两旺,对应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1。供给端,险企人力规模 扩张,产品销售能力强;需求端,重疾险等高价值产品需求增长。供需曲线交叉点对应较高的 FYP 和较高的 NBVM,险企同时收获较高的新单保费规模和 NBV; 阶段二:约 2020 年至 Q222,对应供给曲线S2和需求曲线D2。供给端,各家险企均认识到人海战 术的弊端,开启渠道改革,注重价值导向,代理人清虚 银保收缩,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同时,供 给弹性也变小;需求端,因疫情、居民收入等因素冲击,结合重疾险市场需求渐趋饱和,需求曲 线向左移动。供需曲线交叉点对应较低的 FYP 和较低的 NBVM,NBV 表现承压;
阶段三:约 Q322 以来,对应供给曲线S3和需求曲线D3。供给端,险企渠道改革成效逐渐显现,银 保渠道发展持续受到重视,险企供给能力提升,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同时,供给弹性也变大;需 求端,储蓄险产品销售保持较高热度,上市险企也纷纷推出以增额寿为代表的旗舰储蓄险产品,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,同时其他金融产品对保险产品的可替代性较低,需求曲线弹性也变小。供需 曲线对应较高的 FYP 和基本平稳的 NBVM,NBV 开始复苏。当下时点,我们认为保险产品的需求仍在扩张,并且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这一特点并未改变。也就是说, 当前险企负债端的表现仍处在阶段二向阶段三移动的过程中,NBV 的持续复苏可以期待。
1.1、保费增速可观,NBV增速改善明显
2023 年前 5 月,上市险企寿险单月保费回暖趋势明显。以平安人寿为例,其前 5 月寿险保费同比增速 分别为 4.4%、7.1%、7.8%、7.9%、10.0%,单月保费呈现加速度增长趋势。寿险保费增长主要源於储蓄险 业务的扩张,尤其是以增额寿为代表的产品的热销。根据央行发布的《2023 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 报告》,二季度我国居民的当期收入感受指数、未来收入信心指数、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均有所下滑,这使得 居民的投资行为更加保守。储蓄险产品凭藉其稀缺的确定性收益满足了居民的需求,故而保费增长较快。
由於监管要求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至 3.0%,市场普遍担心储蓄险产品价格升高而导致投资性价比降 低,从而难以保持长期向好发展趋势。我们将市场上与储蓄险产品较为接近的金融产品做了梳理,并从收 益、风险、流动性、附加功能等等几个角度做了梳理,可以发现: 收益:如果以热销的增额寿产品为例,当持有期限达到一定长度时,其年化复利收益可以达到 3%-3.5%,在可比产品中基本处於最高水平。 风险:储蓄险产品收益率波动较低,并且理论上写进保险合同的确定性收益都会被兑付。此外, 上市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较高,有能力保障保险客户的利益。储蓄险产品的风险应该和银行定期存款一样同处极低水平,而其他的金融产品则需面临每日的净值波动。
流动性:储蓄险产品流动性较好,保险客户通过退保即可取得相应的现金价值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 过早退保可能会导致利益受损或收益不及预期,这是由保险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。银行定期存款 的流动性比较差,其余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较好; 附加功能:储蓄险产品所具有的身故杠杆赔付、类信托功能是其他产品不具备的。 简而言之即使在预定利率下调至 3.0%以後,储蓄险产品的优良属性还是难以被其他金融产品替代。 因此,预定利率下调这一事件可能会导致保费增长的短期波动,但我们认为这不会终结保险负债端改善的 中长期趋势。
从 NBV 角度来看,新单保费的高增带动了 NBV 增速的显着改善,平安、国寿体现尤为明显。Q123 平安的 NBV 137.02 亿元、同比 8.8%,新单保费 655.14 亿元、同比 27.9%,NBVM 20.9%、同比-3.7pct。 国寿的 NBV 同比 7.7%,新单保费同比 16.6%。太保的 NBV 增速高於同业,主要源於 NBVM 的企稳回升, 这表示太保的产品销售结构已经基本稳定且符合市场需求。太保新单有所下滑,主要还是受去年的高基数 影响。
此外,储蓄险主要客户群尚未发生代际迁移,当前人口变化趋势亦有利於储蓄险发展。以增额寿为代 表的储蓄险的投保人群大多在 35 岁以上,其中保单金额较大的客户又大多在 50 岁以上。储蓄险确实能较好满足前述人群的需求: 对於 35 岁以上的客户而言,已基本建立家庭,生活中面临的刚性支出较多,比如房贷、车贷、孩 子的教育金等等。因此,客户在进行财富规划时,需要更多考虑现金流的安全和稳定,而这与储 蓄险的产品特点相契合。 对於 50 岁以上的客户而言,子女已经基本自立,人生财富也已积累到相当程度。财富规划关注点 也开始转移到养老规划、财产保值和财富传承。同样地,储蓄险也能较好满足客户的这类需求。
结合保单的投保年龄限制,并根据 Population Pyramids 公布及预测的人口数据,我们将我国 35-59 岁人 群及 50-59 岁人群占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梳理。可以发现,两类人群占比均在近年来保持上升趋势,并均在 2025 年前後达到高峰。这意味着投保储蓄险的中坚力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,再考虑到安全、 确定型收益类产品稀缺,客户对储蓄险的需求也有望实现稳中有升。
1.2、产品:上市险企主力产品分析
寿险 NBV 在新单保费高增带动下恢复正增长,新单保费增长又主要由储蓄型产品贡献,这是本轮保险 负债端复苏的主要逻辑。对此,部分投资者有两个方面的担忧: 第一个担忧,认为热销储蓄险产品给予客户的利益过高; 第二个担忧,主要针对增额寿产品。部分投资者认为,在定价时,增额寿的退保是或有的,甚至 可以在定价模型层面不体现客户的退保,因此模型账面上其资产久期可以是终身的,其创造的投 资收益总值便会较高。投资收益贡献客户利益和销售费用,投资收益做高,客户利益就可以做高, 销售费用就可以给高。如果退保或减保取现超出预期,产品资产久期显着缩短,则产品的实际利润表现和定价时便可能有较大差异。 我们以 30 岁男性为投被保人,年交保费 10 万,交费期 3 年为例进行分析
针对第一个担忧,虽然上市寿险主力产品均是基於 3.5%预定利率定价的,但是其实际收益率却较 3.5% 存在较大距离,最高收益率基本在 3.1%、3.2%出头,相比之下中小险企的主力产品最高收益率非常接近 3.5%。 针对第二个担忧,上市险企主力产品的收益率提升速度其实是较为缓慢的。比如国寿臻享传家要持有 保单近 40 年,收益率才能达到 3%;平安盛世金越尊享要持有保单近 30 年,收益率才能达到 3%;太保鑫 相伴、新华荣华世家也要持有保单近 20 年,收益率才能达到 3%。因此,如果客户持有保单时间较短,保 单能够给予客户的利益也是相对较少的。综上,退保导致的利润减少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也相对较小。 简而言之,上市险企主力产品的定价较为克制,因此其价值率有望保持稳健。
此外,预定利率下调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。但是,结合我们之前的分析,当前保 险产品所具备的优良属性使其难以被其他金融产品替代,也就是说保险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较小的,对 应的需求曲线也是较为陡峭的。因此,保险产品价格上升对於保险公司而言反而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,即 NBVM 上升或将抵消 FYP 下滑的影响,也即 NBV 或将提升。
1.3、渠道:代理人规模仍在筑底,产能明显提升
Q123 仅平安、国寿披露代理人规模,其中平安期末代理人 40.4 万人、较年初-9.2%,国寿期末代理人 66.2 万人、较年初-0.9%。代理人人均产能保持上升趋势,2021 年及 2022 年,平安、国寿、太保的代理人 产能同比增速均在 40%上下,新华稍逊於同业,但也呈现出升势。当前代理人队伍中,高产能的核心人力 贡献保费多、收入更高,因此也更加稳定,而产能较低的代理人仍有流失压力。
代理人规模目前仍在筑底,但我们判断留存率有所提升。代理人渠道改革过程中,人力流失或因为险 企人力清虚,或因为代理人主动选择流失。当前,代理人人均产能已有明显提升,险企人力清虚动力减弱。 另一方面,代理人收入提升也使得代理人主动流失的压力减小,代理人留存率有所提升。根据平安 2022 年报数据,其代理人人均月均收入已达 7051 元/人/月,远超 2020 年和 2021 年,也已超过疫情前水平。考虑 到上市险企中仅平安披露代理人收入情况,我们以保险业务分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/代理人数量来模拟代理 人收入。可以看出,国寿、新华的代理人收入情况在 2022 年也有大幅改善。我们认为,代理人收入出现的 积极变化有利於提高代理人留存率,缓解行业代理人规模持续大幅度下降的压力。
银保渠道持续发力对於上市险企也较为重要。伴随储蓄险产品的热销,银保的重要性逐渐被上市险企 重新重视起来。自 2019 年起新华提出银保业务规模快速提升,太保、平安等在随後的时间里也逐渐加大银 保渠道建设。其中太保对待银保的战略变化尤其明显,2019 年、2020 年几乎未在年报中提及关於银保渠道 的布局,2021 年起则提出要「推动银保渠道保费快速增长」,2022 年继续要「推进银保高速发展」。
综上,我们认为在储蓄险中坚客户占总人口比重提升&居民投资行为偏保守&储蓄险产品的优良属性难 以被替代的大背景下,寿险负债端的改善趋势在中长期是可以持续的。基於上市险企一季报数据、前 5 月 保费数据及保险公司经营相关情况,我们预测各个上市险企 2023 年 NBV 增速:太保 15.0%、平安 10.6%、 国寿 10.2%、新华 5.6%。
2.产险:二次综改或将提升行业集中度
2023 年前 5 月,上市险企产险单月保费增速均保持为正,较为可观。作为产险主力业务,车险或将保 持较高增速,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且其单车保费较高。据中国财险 2022 年年报,新能源车单车 保费达 4403 元/辆,超过整体车险的 2562 元/辆。行业件均车险保费也处於较高水平。
产险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所优化。2020 年施行的车险综改引导车险产品附加费用率下行、预期赔付率上 行,这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头部险企凭藉较强的直销直控渠道建设能力,转型效果突出。中小险 企由於议价能力较弱,在承保和盈利的双重压力之下生存空间受到挤压。2022 年 12 月,银保监会发布《关 於进一步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将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 为[0.5-1.5](此前为[0.65-1.35] ),正式启动二次综改。二次综改可能会使头部险企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, 因为自主定价系数下限的下调给优质家用车的系数下调带来了空间。头部险企业务种类较多,系数均值管 理难度较低,可以凭藉更低的自主定价系数开展更多的优质家用车业务,从而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。
人保、太保综合成本率持续改善,2022 年分别同比-1.9pct、-1.7pct,Q123 分别同比-0.9pct、-1.2pct。 平安主要因为保证保险业务赔付支出大幅增加,拖累整体综合成本率。其车险业务 2022 年综合成本率 95.8%同比-3.1pct,仍处改善趋势。 随着车险二次综改带来的自主定价系数的扩大,如何精确识别优质车主、降低赔付率,使得综合成本 率不因定价下调而上行成为关键。在此过程中,保险科技在定价、理赔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或将更受 重视。
3.投资端:负债端的变化或将影响险企资产配置
Q123 各险企总投资收益率:平安 3.30%、国寿 4.21%、太保 1.40%、新华 5.20%。 上市险企负债端的最大变化在於储蓄险占比增加。就利源而言,储蓄险产品中利差占比相对其他产品 更高,因此保险公司 NBV 及有效业务价值(VIFB)对於投资收益率假设变动的敏感性会有所提升。以 NBV 敏感性为例,新华的 NBV 受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性最强且提升迅速,本质原因为新华近年来储蓄险销售占 比提升较快。
此外,IFRS 9 的执行也会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波动程度加大。以平安 2018 年为例,平安在 2018年时便已执行 IFRS 9,执行後 FVTPL 占比从 2017 年的 4.6%升至 2018 年的 24.0%。因为 FVTPL 占比明显 提升,预计执行 IFRS 9 後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波动将有所增加,从而短期利润波动程度将明显增加。以太保 披露的投资收益率为例,险企投资的各大类资产中,收益率波动最大的为权益类资产。所以险企如需降低 投资收益波动程度,在权益资产上要加大高股息、低波动类权益资产的配置。
本轮储蓄险增长主要由增额寿带动,增额寿产品可能会拉长保险公司的负债久期,从而扩大保险公司 的资产负债缺口。在众多上市险企 2022 年的年报中,都有提及增配久期长、风险低的债券,以满足资产负 债久期匹配需要。此外,区位较优、资产质量较优的投资性房地产也受到险资青睐,这类资产收益率稳定, 久期也较长,符合保险资金投资需求。以平安为例,其在 2023 年上半年不动产投资累计出资额达到 353.53 亿元,主要投资於北京、上海的不动产项目。整体而言,为降低投资收益波动以及缩小资产负债久期缺口,险企的资产配置或将发生三大变化:1) 增配久期长、风险低的债券;2)增配高股息、低波动的权益资产;3)增配区位较优、资产质量较优的投 资性房地产。
4.投资分析
4.1、从产品、客户、渠道等多角度关注负债端的可持续
我们认为在储蓄险中坚客户占总人口比重提升&居民投资行为偏保守&储蓄险产品的优良属性难以被 替代的大背景下,寿险负债端的改善趋势在中长期是可以持续的。我们预测各个上市险企 2023 年 NBV 增 速:太保 15.0%、平安 10.6%、国寿 10.2%、新华 5.6%。 2023 年前 5 月,上市险企寿险单月保费回暖趋势明显,部分险企寿险单月保费甚至出现了加速增长的 态势。在保费增长带动下,Q123 寿险 NBV 实现较快增长,其中太保 16.6%、平安 8.8%、国寿 7.7%。
产品方面,部分投资者担忧预定利率下调会使得保险需求下降,可能会影响负债端复苏。我们认为即 使预定利率下调,保险产品较高的确定性收益仍然难以有其他金融产品替代,且考虑到当前背景下保险产 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,NBVM 上升可能会抵消 FYP 下滑的影响。还有部分投资者担忧增额寿等储蓄险产品 给予客户的利益较高,价值率不够稳健。我们通过产品对比,发现上市险企主力产品给予客户的收益率上 限并不高,最高可能达到 3.1%、3.2%出头,而且收益率增长的速度远远慢於中小险企,因此我们认为主力 产品的价值率是较为稳健的。
客户方面,储蓄险客户的中坚力量(35-59 岁人群及 50-59 岁人群)占总人口比重均在近年来保持上升 趋势,并均在 2025 年前後达到高峰,有望在未来贡献持续稳定的保费。 渠道方面,代理人规模目前仍在筑底,但我们判断留存率有所提升。主要原因在於,代理人收入出现 的积极变化有利於提高代理人留存率,缓解行业代理人规模持续大幅度下降的压力。 产险方面,2023 年前 5 月,上市险企产险单月保费增速均保持为正,较为可观。伴随二次综改推进, 我们认为产险行业集中度有望实现稳中有升。
投资方面,负债端及会计准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险企的资产配置策略,具体包括:1)增配久期长、风 险低的债券;2)增配高股息、低波动的权益资产;3)增配区位较优、资产质量较优的投资性房地产。 机构持仓来看,Q123 机构(公募基金 券商集合资管)的保险股持仓处於低位,北向资金的保险股持 仓略高於历史均值。 机构持仓:Q123 持仓规模 282.23 亿元、占流通市值比重为 1.0%。2014 年以来平均值为 2.4%,近 5 年 以来平均值为 2.3%。若升至均值,保险板块或将流入 300 亿元。 北向(陆股通)持仓:Q123 持仓规模 534.31 亿元、占比 2.13%。近 5 年以来平均值为 1.97%。 Q123 机构持仓占比:平安 4.29%、太保 2.33%、新华 0.70%、国寿 0.31%、人保 0.17%;北向持仓占比平安 8.10%、太保 4.75%、新华 2.31%、人保 1.07%、国寿 0.20%。
自 Q222 以来,负债端有良好表现的险企,股价表现均较好。比如,国寿 2022 年一季报显示 FYP 恢复 正增长,同时 NBV 降幅收窄,负债端呈现积极变化,因此国寿在 Q222 及 Q322 涨幅领先同业,并且在市 场整体波动较为剧烈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良好的绝对收益。此外,太保 2022 年三季报显示单季度 NBV 增 速已经回正,负债端拐点初现,因此太保在 Q422 及 Q123 涨幅领先同业,并且依旧取得了良好的超额收益。 平安、太保、国寿的 2023 年一季报显示 NBV 增速均回正,保险行业负债端复苏态势逐步得到认可,保险 股迅速上涨。因此,伴随负债端复苏持续,保险股的良好表现或将延续。
4.2、重点企业分析
中国太保:寿险负债端延续向好发展趋势,NBV 增速领先同业,渠道改革成果显现。财险保费增速领 先同业,综合成本率保持下行。具体来看: Q123 的 NBV 增速达到 16.6%,超越平安的 8.8%及国寿的 7.7%。分渠道来看:代理人渠道,虽人 力仍在下滑,但人均产能大幅提升,2021 年、2022 年连续两年增速处 40% ;银保渠道,新单占 比在 2022 年已处 40%以上,助力稳规模;
拆分 NBV 来看,太保 NBV 增速回升主要源於 NBVM 企稳回升,这表示太保的产品销售结构已经 基本稳定且符合市场需求。在当前保险行业负债端受储蓄险带动而复苏的背景下,我们预计太保 负债端可在行业扩张 自身实力较强的背景下持续复苏; 财险保费快速增长,前 5 月累计保费同比 15.3%,领先同业。Q123 综合成本率 98.4%、同比-1.2pct。 保费快增、成本下行有利於承保利润释放。 我们预测公司 2023-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0.26 亿元、343.01 亿元、394.60 亿元,增速分别为 22.01%、 14.24%、 15.04%。当前股价对应 2023E P/EV 0.49x,低於近 5 年以来合理估值区间下限。
中国平安:负债端延续向好发展趋势,渠道改革成果开始显现。资产端减值压力缓解,总投资收益率 逐步恢复。具体来看: 负债端复苏,NBV 拐点或已出现:Q422/Q123 的单季度 NBV 均实现正增长,新单规模保持扩张、 NBVM 相对稳健; 渠道改革成果开始显现,复苏具备可持续性:NBV=FYP*NBVM,其中 FYP 有望在代理人规模逐 步企稳、人均产能明显提升、银保渠道持续发力的共振作用下保持增长;NBVM 已处於低位,伴 随产品销售结构趋於稳定,NBVM 或将逐步企稳。
综合而言 NBV 将保持增长; 资产端压力缓解,总投资收益率仍有改善空间:Q123 总投资收益率 3.30%、同比 100BP,虽已有 较大改善但仍处於相对低位。考虑到保险公司经营具有长期性,若长期中公司总投资收益率恢复 至 5.0%的精算假设水平,资产端有较大弹性。 我们预测公司 2023-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23.89 亿元、1490.06 亿元、1707.21 亿元,增速为 58.03%、 12.55%、14.57%。当前股价对应 2023E P/EV 0.55x,低於近 5 年以来合理估值区间下限。
中国人保:行业景气度较高且集中度提升可期,叠加自身精细化发展,保费规模提升、综合成本率控 制得当,业务发展量价齐升值得期待。具体来看: ? 产险保费增速较高:人保产险 2023 年前 5 月原保费收入 2416 亿元、同比 8.5%,增速较高; 精细化发展驱动综合成本率改善:公司 2022 年综合成本率降至 97.6%、同比-190BP,驱动承保润达到 100.63 亿元、同比 456.0%。其中车险、农险、意健险等产品均出现综合成本率下降; 唯一上市产险央企:产险市占率在 2022 年达到 32.7%,遥遥领先。公司是中国财险行业的先行者, 数年来较高的市占率所累计出的规模优势巨大,产品定价能力、费用控制能力有望成为公司的持 久优势。 我们预测公司 2023-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7.38 亿元、326.60 亿元、361.51 亿元,增速为 21.85%、 9.82%、10.69%。
中国人寿:寿险央企,经营稳健。此外,资产端对利率、股市的弹性也较足,为当前兼具阿尔法 贝塔 的标的。我们预测公司 2023-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45.22 亿元、517.79 亿元、595.07 亿元,增速为 38.77%、 16.30%、14.92%。当前股价对应 2023E P/EV 0.74x,低於过去 5 年均值。
新华保险:负债端表现弱於同业,但贝塔属性在执行 IFRS 9 及 IFRS 17 後进一步增强,NBV 及 VIFB 对投资收益率变动较敏感。我们预测公司 2023-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0.31 亿元、155.97 亿元、171.64 亿元, 增速为 42.85%、11.16%、10.05%。2023E P/EV 0.44x,接近 5 年合理估值区间下限。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精选报告来源:【未来智库】「链接」
喜欢这篇文章吗?立刻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吧!
本站内容充实丰富,博大精深,小编精选每日热门资讯,随时更新,点击「抢先收到最新资讯」浏览吧!
请您继续阅读更多来自 未来智库 的精彩文章:
※通信行业中期策略:把握AI 数字经济,优选「算网安」
※海缆行业深度研究:海上风电强势崛起,海缆高壁垒铸就高盈利